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 发表于 2022-9-26 14:45: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1602

   今年的六月五日是第五十一个世界环境日,五十一年来全世界人民在“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口号的指引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积极宣传绿色环保知识理念,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过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共同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其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生态环保的传统美德,《吕氏春秋·首时》中“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就是古人朴素生态环保理念的最佳体现。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这些质朴睿智的朴素生态环保理念的警示和启迪下,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仅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更是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也更加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通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通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广大贫困地区通过将土地、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不仅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同时也找到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路子。通过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老百姓不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干净的水、吃着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责任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可以是旁观者、局外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新征程中,我们更应该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意识,持续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着力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上出实招、求实效,同时积极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才能在不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中,砥砺奋发、笃行不怠,努力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应有力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模板大全
写手接单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