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起来的时候,风就能从我身边经过,像在空中漫步般,自由的无拘无束,这就是我喜欢奔跑的原因“ 十四年前的日子声声慢,没有跳伞滑翔,没有高空蹦极,向往飞翔的心住在小小的身体里,喜欢一往无前的奔跑。 那时亚洲飞人还不叫苏炳添,是刘翔。2008年8月18日,我就蹲在电视机前,看着亚洲飞人进场又退场,听着万众瞩目的北京鸟巢里,盛大欢呼变得鸦雀无声。年少的心总藏不住情绪,十岁的我跑出家门,在公园里一圈接着一圈,跑到精疲力尽。
渐渐长大,2012年初中毕业的我,选择了成为一名体育生。父母说会吃很多苦,会受很多伤。他们其实在心疼:成绩不错的儿子为什么要走一条注定艰难的路。那时,飞人时隔四年,在世界排行上重新回到榜首;那时,老将苏炳添称霸亚洲。 2012年8月7日,我站在电视机前,看着再一次低头下蹲的飞人,再一次痛苦受伤的飞人,也许是最后一次亲吻赛道的飞人,关掉电视,怔怔望着黑色屏幕发呆。 汗水掺杂脚印里的泥沙被揉进了沥青跑道,笔直的白色画线像道栅栏,圈起了奋斗的青春。2015年春夏,苏炳添突破十秒大关,坐实亚洲第一人的称号。我的体考文考同样落下帷幕,多年间的耳畔,风声呼啸又书声朗朗,算是率先画上句号。我在那年报考了省内的警察学院,遗憾的不多,在那年年底,用十字韧带撕裂迎来了新年。 2016年后,我很少再去体会那种轻盈的感觉,荒废前先给自己关上了门。 2017年晚夏,我拖着略有宽胖的身子参了军,应该是心有不甘,想给门后的人一把钥匙。 后来,门没开,拿着一块半月板换来了光荣退伍。再告诉门后的人,该是甘心了。 2021年8月1日,亚洲飞人苏炳添成为第一位闯进百米总决赛的中国选手。我口中的米饭跟随解说九秒八三的呐喊一同喷出。嘴角挂着米饭粒开心得像个孩子,二十三岁的我跑出家门,在公园里一圈接着一圈,跑到精疲力尽。 十四年后的日子依旧充满希望,仿佛听到万众瞩目的北京鸟巢冬奥里的盛大欢呼。 “我站在高空站板上想象着没有背后的安全绳索,一跃而下,风从我身边经过,自由的无拘无束。”
|